行業資訊
職業教育助力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第六屆太和文明論壇教育文化分論壇在京舉行
中國網科技 | 來源:中國網科技 瀏覽次數:161 發布時間:2022年9月5日
摘要:

9月3日,由太和智庫主辦的第六屆太和文明論壇教育文化分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中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北京百仁慈愛公益基金會、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南大學、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云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浙江機電職業學院、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中國飯店協會、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北京昌平職業學校教育集團、全國人工智能職教集團、杭州蕭山職業技師學院、完美世界教育、北京華職教育科技集團、中國時尚文化人才培養計劃互聯網營銷師工作組等機構的40余位專家出席了線下分論壇,另有逾60位各界嘉賓在線上參加了本次會議。分論壇由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劉京輝、芮立新共同主持。湖南省湘潭市市直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陳利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余有根、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孫誠為分論壇做單元總結發言。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建同為分論壇做總結發言。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劉京輝、芮立新代表主辦方太和智庫為分論壇致歡迎辭。劉京輝表示,本次分論壇主題為“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著重探討職業教育改革如何更好地促進就業、服務鄉村振興,進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這是一個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息息相關的重大課題,也是職業教育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實踐者應當且必須直面的使命擔當。芮立新表示,我國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與我國經濟社會一起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新階段必然會遇到新的矛盾和問題,面臨新的挑戰和任務,這就要求我們要探索新思路新辦法。“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中國式的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它始終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發展進程相伴相生,也將在我國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實踐中開創新局面、創造新方式。

就業是民生之本,推動經濟發展需要以促進就業為優先導向。今年5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正式實施,明確提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論壇期間,多位與會專家從宏觀和實務層面對職業教育與促進就業問題進行了解讀。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就業創業室主任陳云指出,當前我國勞動力人口8.82億,就業人員7.46億,每年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數約1600萬,總體就業壓力持續存在。黨和政府把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統籌起來,總體上保持了就業的基本穩定,但也要看到,一些結構性的失業風險在增多。解決就業問題,一是要保市場主體,二是要保重點群體,特別是青年群體。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后陳宇認為,隨著產業結構升級和科學技術迭代,組織內外部的經營環境本質上發生了劇烈的變化,致使組織由傳統的科層式結構逐漸轉向扁平化發展,就業人員的終身制逐漸被取消,“一次就業”可能將不復存在,更多的將是“終生就業”,也就是可持續就業。應著力構建職業生態鏈,并實施多元可持續就業服務。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楊釙結合長期研究認為,畢業于經濟危機時期的學生就業面臨很多挑戰,但主要原因在于需求側。相對于本科生,高職畢業生更容易受到沖擊影響,就業脆弱性更強。職業教育應與產業鏈、職業鏈更好地結合,為學生提供更有利于職業發展的培養模式。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趙志群認為,建立更加科學的職業能力評價體系有利于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北京華職教育集團潘曉瑩介紹了基于大數據技術促進產業人才需求與職業教育專業建設融合的解決方案。

杭州蕭山職業技師學院校長許紅平、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理事長劉一沛、完美世界教育首席運營官劉建新分別介紹了技師學院、民辦高職院校和企業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創新舉措。許紅平認為,要想確保職業教育促進高質量就業,就必須解決頂層設計中的認知偏差。劉一沛認為,職業院校要突破學科教育思維,推動可持續的校企合作,分級分類建設“雙師”隊伍,同時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就業場景訓練。劉建新認為,以產業標準為引領,開展核心崗位技能強化訓練,對于提升學生就業能力至關重要。

鄉村振興是支撐和完善國內循環的關鍵環節,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產業興農、科技興農、文化興農,基礎在于人才。北京教科院終身所終身教育研究室主任趙志磊指出,中國政府大力發展面向農業農村的職業教育,構建農村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優質資源體系。15%的高職院校開展新型農民培訓超過5000人次,有效服務現代鄉村產業的體系建設。職業院校70%的學生來自于農村,有利推進了新型城鎮化進程,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生力軍。“鄉村要振興,職教必進村”,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立足點和歸宿點在農村,難點在于農民的收入水平和可持續致富能力。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既需要高素質、高端的農業科技人才,也需要中端人才,更需要大量的高素質農民。趙志磊呼吁關注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在地化”培養高素質農民。一是加強鄉鎮和村成人文化學校的建設,二是賦能縣域職業教育試辦社區學院,三是加強涉農高職院校建設,四是盡快出臺《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計劃》,五是盡快完善公益性農民培養培訓制度,六是設立農民教育培訓專項經費,七是重啟“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創建工作。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鄉村振興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昌平職業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昌平職業學校校長段福生認為,在阻斷代際貧困、防御大規模返貧、促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應深化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昌平職業學校的實踐證明,要依據本區域內的情況調動學校的現有資源,特別是要盤活存量、激活增量、應對變量、錨定質量,形成職業教育“五子聯動”的鄉村振興格局。一方面要發揮長學制優勢,建設數字化的適合新農業業態的專業群,另一方面要聚焦鎮村干部、鄉村振興人才、農村實用人才、高素質農民和新農村開展短期培訓。

北京大學醫學部養老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李鷹、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胡彬彬、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史利佳、中國時尚文化人才培養計劃互聯網營銷師工作組姜長城先后介紹了河北邢臺某機構促進當地鄉村養老產業發展、“贏未來”中職學生心理健康項目、河北肅寧電商從業人員培訓項目等實踐案例。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余有根認為,無論是在促進就業還是服務鄉村振興方面,政府、院校、企業、研究機構都應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孫誠表示,要跳出職業教育討論職業教育,校企要合作就要有共同的目標,互相理解,彼此包容。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建同在總結發言中指出,在目前疫情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的情況下,太和文明論壇教育文化分論壇的選題具有現實意義,宏觀與微觀結合、理論與實務結合的組織方式實用科學。他表示,剛剛結束的首屆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對目前職業教育怎么走給出了指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必須擁抱數字科技,必須適應數字技術,必須掌握數字技能,必須提高數字素養,必須增強數字能力。

特別聲明:
轉載上述內容請注明出處并加鏈接。上述內容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的觀點,與中國電子商會官網的立場無關。如有任何疑問或了解更多,請與我們聯系。電話:4008 900 668 郵箱:service@cecc.org.cn

中國電子商會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備13044805號
電話: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博興六路17號院1號樓3層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5504號

榴莲视频破解版-榴莲视频apk-榴莲视频下载安装